首页 >> 新闻中心 >> 市场动态

开发商参建动力:锻炼队伍 低价拿地

信息发布:第一地产网 信息来源:东方早报 发布时间:2011-11-18

关键字:第一地产网

  “利微”,依然是开发商在保障房项目前踟躇的重要原因。

  “我们只有3%的毛利润。”一位参与经适房建设的开发商昨日对记者说,除去企业所得税,该公司参建保障房的净利润还不到3%。

  按照有关规定,经适房的结算价格由开发建设成本、利润和税金三部分构成。其中,利润控制在3%以内。

  “亏是不会亏的。” 上述人士称,根据《经济适用房管理办法》,办到大产证之后,一年尚未完成销售的部分,政府可以回购。

  但3%的利润,对大部分开发商而言,似乎还不够。

  一位参与大型经适房社区的开发商给早报记者算了一笔账,每平方米有200元的毛利润,但算下来一年的利润还不及一年的财务费用支出。

  开发商参建保障房的动力是什么?“保障房是不会削减建设环节的利润的。开发企业若有总承包建设资质的公司,利润可以再加7-10个百分点。”一位国企开发商说,保障房3%的利润,是对项目公司而言的。

  “保障房体量一般很大,所以现金流也多。一级资质也规定企业每年的开工量,还可以培养团队。”上述开发商进一步说。

  另外,低廉的土地成本也可以让开发商获利。

  一位知情人士称,不少地方的保障房用地是以退二进三的方式得来,而这些工业用地之前很多就是国企集团下属的一些经营不善的工厂,通过这种方式,直接免去成本,把工业用地转变为宅地。

  开发商的另一个担忧是,相关政策配套未能跟上开工步伐。

  一位地方国企开发商称,“经适房项目都达到商品房预售标准了,可销售对象和定价还没有下来。”一位分析人士指出,现房销售,对开发商而言,则意味着销售回款周期被推迟。

  此外,某一线城市的一个经适房项目定价8500元/平方米,虽然远低于市价,但对于住房困难的人群而言,这个价格可能依然高不可及。

  一位知情人士分析,“政府也在考虑解决方案。比如商品房和公租房搭配建设,商品房的销售便可以解决资金问题,而公租房可循环使用,可以成为政府资源。但这要求土地成本很便宜。这同样在政策层面面临博弈。”

热点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