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睿鸫:住房公积金应纳入社会统筹
关键字:第一地产网
和商业贷款相比,公积金贷款因利率等方面的原因,一直受到购房者的青睐,越来越多的公积金缴存职工把公积金贷款作为置业贷款的首选。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市民之间收入差距的拉大,同样体现住房公积金的缴存上。11月24日,记者对岛城多个行业调查发现,有的单位为其员工一个月缴存五六千元,有的单位则只有一两百元,不同行业之间公积金缴存额度相差数70倍。“缴得少用不起、缴的多有富余”现象越来越严重。 (《半岛都市报》11月25日)
追本溯源,住房公积金1991年5月面世于上海,当时试图通过国家支持一部分、单位补贴一部分、个人合理负担一部分的住房货币化分配和住房筹资新机制,打破了长期以来住房由国家和单位“一包天下”的格局,为城市住房建设开辟稳定的资金来源。
随着这项制度在全国复制开来,不仅解决了不少困难职工的住房困难,也让公积金成为重要的民生政策。然而,现在的问题是,作为一项社会福利保障制度,公积金缴存本应是“高收入者不补贴,中低收入者较少补贴,最低收入者较多补贴”,但在现行制度安排下,反而是收入越高受益越大,收入越低受益越小,人为加大了收入差距。
这种不公平,其一,体现在职别差别上。由于现行的住房公积金是按个人工资基数比缴存,行政和技术职务越高,拿的薪水越高,可获得的财政等额配补就越多。其二,体现在行业差别上。根据国务院《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相关规定,职工住房公积金的月缴存额为职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乘以职工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职工和单位住房公积金的缴存比例均不得低于职工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的5%;有条件的城市,可以适当提高缴存比例。而现实情况是,公务员尤其垄断企业员工,缴存比例普遍执行上限。处于最低等级的无业居民与农村居民,只能画饼充饥。此外,还体现在地区差异上。在经济发达地区,无论是公务员,还是企业职工,都享受着欠发达地区无法企及的缴存比例。而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财力有限,要么打折,要么拖沓。
公平与正义是任何一项公共政策存在的前提,倘若本着民生为重的宗旨,像公积金、养老、教育、医疗等民生政策,都应当向弱势群体倾斜,这是衡量一项民生政策的重要标尺。可是,工资越高,公积金越高,甚至单纯的公积金就超过了广大民众的工资收入,公积金越高,越容易得到银行贷款,公积金越高,往往不需要贷款买房,这种不公平的制度安排,显然不符合这种原则。
当然,我们并否认住房公积金曾经发挥的良好作用。但公积金制度发展到今天,已出现明显的呆板与滞后,负面效应也开始逐步显现。新一届中央领导核心成员李克强近日强调:改革是中国发展最大的红利。实际上,鉴于目前形势,住房公积金也需要改革,进行微调,以及合理纠偏。比如为了确保住房公积金的公平与正义,应把它纳入社会统筹,打破身份界限,为全体民众建立住房公积金账户,把“国家补助”(包括垄断国企)的那一份,惠及到弱势群体和没有单位的居民,这既能让低收入人群受益,也能缩小收入差距。
|
- ·
- ·
- ·
- ·
- ·
- ·
- ·
- ·
- ·
- ·芜湖土储谋篇2023,主动对接浙系品
- ·淮北地产走进品牌浙商,精准推进多
- ·濉溪地产主动应对下行行情,精准对